|
|
|
手机版
|
|
站群导航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甘肃“十四五” 促进社工站建设和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融合发展-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政府信息公开

甘肃“十四五” 促进社工站建设和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融合发展

来源:甘肃省民政厅、中国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2022-05-23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日前,甘肃省民政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甘肃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聚焦全省民政重要业务领域,设置了15项主要发展指标、12个专栏、24项工程项目和涉及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的89项重点任务。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甘肃社会工作政策制度进一步健全,成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51家,建立社会工作行业组织6个,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13979人,占总人口的0.53‰。志愿服务深入开展,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35.2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7%,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工作全面推进。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继续实施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积极推动“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到2025年底,力争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2.4万人,持证社工达到1万人,全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到380家。推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促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和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融合发展。在“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提升民政领域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一章中,设立专节“”,具体表述为:

(一)构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工作推进机制。按照“一年试点、两年规范、三年提质、四年覆盖”的工作思路,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等形式有序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致力于专业化 本土化发展,确保每个社工站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服务功能、有工作流程、有规章制度,推动形成村(社区)-街道(乡镇)-区(县)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推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在困难群众帮扶、老年人服务、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社区参与能力提升、社会工作机构与志愿服务组织培育等方面发挥作用,成为基层治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

(二)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完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扶持政策,通过建立孵化基地、提供办公场地、服务场所、启动资金等方式,鼓励具备资质、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创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引导高校教师和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创办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依托现有资源支持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推进精神慰藉、教育辅导、婚姻家庭、矫治帮教、戒毒等领域社会工作,力争在城乡社区、社会救助、老年、儿童青少年、文化、医务、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等社会服务需求较大的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机构品牌。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可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开展省内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建立社会工作先行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结对帮扶机制。充分发挥甘肃省社会工作联合会行业枢纽作用,支持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鼓励和支持设立社区公益基金、慈善项目,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社区治理。发挥好社区志愿者、公益慈善资源协同作用,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三)扩大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立分级培养机制和分类培训体系,支持现有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教育,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新增社会工作专业,强化优化养老、社会救助、精神卫生等相关领域课程设置。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部门、群团组织工作人员分批次开展社会工作理论培训,提高其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鼓励一线社会工作者通过培训和考试提高专业能力,获得相应职业资格。实施社会工作督导人才“成长计划”,加快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培养。继续实施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积极推动“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到2025年底,力争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2.4万人。

推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形成初、中、高级相衔接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体系,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加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组织力度,鼓励引导城乡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中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提高城乡社区工作者持有社工证比例,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保障。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业领域、工作岗位和职业水平等级,确立相应的薪酬指导标准。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成本核算制度,将人力成本作为重要核算依据,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单位应参考当地薪酬指导标准支付社工人员薪酬。加快建立完善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重视社会工作人才的内在激励,尊重社工的专业地位和价值追求,让社工回归专业。

(四)分类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加大相关事业单位社工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将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社会救助、婚姻殡葬、青少年服务、教育文化、医疗、军休服务等单位的社会工作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岗位,通过考取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及时转岗。引导提供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置社会工作部或社会工作岗位。社会工作岗位招录(聘)人员主要面向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和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员。通过考试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相关事业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

(五)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稳步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服务、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卫生健康、纠纷调解、转化培训、应急处置等领域社会工作服务。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由特殊困难人群延伸至有需要的人群。持续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社会工作,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活动,帮助低收入群体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

(六)推广社工 慈善 志愿者协作机制。探索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指导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慈善组织和慈善资金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公益服务、三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服务的协同机制,推动实现“社工 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常态化。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组织策划、项目运作、资源链接等方面的专业优势,鼓励有条件的志愿服务组织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负责志愿者的招募、组织、管理、培训和监督等工作。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广泛招募使用志愿者,搭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信息联动平台,实现两者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七)加大东西部协作社会工作合作交流。落实东西部协作有关要求,加强东西部协作社会工作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先进实践,围绕城乡社区社会工作协作交流、社工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社会工作者考前培训、社会工作专业管理人才培养等开展交流活动。扎实推进甘肃省与山东省、青岛市社工人才互访交流。贯彻落实《深入推进沪甘两地社会工作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

专栏6  加快社会工作发展工程

1.加快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到2025年底,力争全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到380家。

2.有计划、分层次开展社会工作培训,对城乡社区、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等直接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从业人员进行累计不少于120小时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实务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全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范围。到2025年底,持证社工达到1万人。

《规划》同时明确了社会工作在基本民生保障、城乡社区治理、基本社会服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提出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向乡村提供关爱帮扶等服务,合力推进乡村振兴。

在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方面,提出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健全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和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救助的政策制度,鼓励社会救助服务机构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为有需要的救助对象提供主动发现和协助申请、资源链接、政策信息、心理调适、转办转介、社会融入等相关服务,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

在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方面,提出加快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医疗、教育、康复和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将儿童福利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儿童福利服务。

在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强专业性和信誉度的社区服务机构,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城乡社区服务,推动物业服务企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生活服务。

缩小城乡社区服务差距。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和慈善、社会工作资源向农村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及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社区等辐射延伸,推进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分级培训制度,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等,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区工作者发放职业津贴。

在全面加强基本社会服务,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水平方面,提出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婚姻登记机关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开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有效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积极动员村(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和服务,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培育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慈善项目。

在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方面,提出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持续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大规模培训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

专栏12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1.推进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到2025年底,乡镇(街道)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50%,形成层次清晰、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养老服务网络。

2.加快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到2025年底,完成5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设施改造。

3.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到2025年底,力争培养培训5万名养老护理员,基本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均拥有1名社会工作者。

在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聚焦民政系统人才队伍短板,加强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工作、社区治理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整合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社会工作者等资源,采取调剂编制、增设公益性岗位、引入专业社工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充实基层民政工作力量。总结推广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验,推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推动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长效机制,促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和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融合发展。

分享到:
【字体: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