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群众自治体系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庆阳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农村社区治理新格局-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您的位置: 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长者专区>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健全群众自治体系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庆阳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农村社区治理新格局

来源:基层政权和区划地名科 2020.04.24
字体: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近年来,庆阳市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西峰区创建全省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为契机,按照“试点先行、区域联建、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思路,健全基层自治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培育乡村文明风尚,使之成为引领城乡经济发展、服务基层群众、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引擎和龙头,为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了基层基础。2017年以来,各县区大胆探索,积极试点,创建了一批“服务完善、治理有序、文明祥和”示范型农村社区环县木钵镇高寨村社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正宁县永正镇纪村社区、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社区、宁县焦村镇西卜社区等9个农村社区先后被评为“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一、坚持“三个抓手”,强化保障夯基础。一抓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组织、宣传、人社等多部门为成员的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社区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社区建设工作网络,强化社区建设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指导社区工作顺利开展。二抓阵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35亿元,按照以奖代补、专项支持等方式推进社区建设,建成标准化城镇社区服务中心62个,农村社区服务站1261个,社区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以“六室(站)一校一广场”为标准,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厅、红白理事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民培训学校、文化活动广场等便民服务设施,健全了农村公共服务网络,实现了服务农村居民零距离。三抓典型样本。依据各县区实际,突出特色,典型带动,进行“一村一社区”示范化建设,初步建成以显胜乡毛寺村为代表的景区依托型社区、什社李岭村为代表的产业带动型社区、以董志镇周庄村委代表的移民安置型社区,三种特色典型社区模式为全市农村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样板。


二、建立“三项机制”,提升服务促和谐。一是建立惩恶扬善机制。制定《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实施方案》,不断健全村级议事协商机制,推进村级事务及时公开,加强群众对村级权利有效监督。结合落实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农村社区环境治理、公益事业管理、婚丧嫁娶等工作中,充分运用道德积分超市和“红黑榜”等方式,对守信居民进行联合激励,对失信居民进行联合惩戒,建立惩恶扬善机制,助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二是建立“三方互动”调解机制。创新推广华池县怀安乡坪庄村“农村基层协商民主411”工作法。把村级协商民主、移风易俗、道德评议作为实行“三治融合”的有效载体来抓,借鉴南梁革命时期的“豆选法”等民主政治建设成果,保证了全体村民普遍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来。坚持依法依规的原则,针对农村社区治理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纠纷,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动工作机制,引导居民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反映诉求,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渠道,充分运用法律法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作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农村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三是探索建立“四社联动”机制。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基本形成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不断提升服务农村居民的水平。

三、实施“六大工程”,健全体系激活力。一是实施乡村德治水平提升工程。全面加强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建设,实施以道德涵育、乡村德治、新风弘扬、环境优化、文化提振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工程,深化“德润陇原”“孝善基金”“道德积分超市”等文明实践品牌建设,开展“做文明有礼庆阳人”、“美丽庭院创建”等文明实践活动500余次。二是实施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提升工程。西峰区先行试点,通过政府注资和社会捐赠等形式,在每个建制村设立1至3万元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基金,通过加强村级共管共享理事会培训,统一规范理事会章程和管理制度,健全基金台账,实行“多岗合一”,探索解决村级环境卫生治理、生态环保等公益性岗位少、报酬低、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逐步解决“无钱办事和无人办事”的问题。三是实施留守儿童老人关爱工程。各农村社区依托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把乡镇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农村社区,逐步开展医养签约合作;利用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等智能化手段和信息技术产品,提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依托农家书屋,发动退休教师、扶贫干部、志愿者群众,以留守儿童学业辅导、爱国教育、课外兴趣培养等为内容,创办农村社区“四点半”课堂,为孩子免费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场所,让孩子安心阅读、放心娱乐,让家长后顾无忧。四是实施建设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工程。围绕建设智慧社区,建立集党建、民政、治安、医疗卫生、电商、劳务等为一体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强化文明新风宣传,为村民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社区联系服务群众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五是推行群众自治网格化服务工程。以全市9120个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划分网格,由村民小组长担任网格员,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积极构建社区、乡镇、县区“三级互动”工作平台,促进农村社区自治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效衔接。六是新乡贤培育引领工程。积极探索“村两委 乡贤研究会”的新型治理模式,培育一批乡贤、致富能手、“贤媳孝子”等威信好、知名度高的人员,作为传承家风家训,弘扬文明乡风的义务宣传员。通过政府表彰、部门授牌等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村级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和乡村广播室等宣传教育阵地及农民群众集中休闲场所,大力宣传社会文明乡风。


×
网站地图